立即體驗

Emsculpt 減脂增肌2.0
1分鐘自助登記 立即辦妥

我已閱讀並同意有關 條款細則 以及 私隱政策

*療程效果會因個人之皮膚、身體狀況等因素而有所不同。

作者Kiyon Wong
發布2025年01月22日

深蹲是一種很基本的健身運動,一個簡單的動作卻擁有多種好處!深蹲姿勢能增強下肢肌肉力量、核心穩定性,提升整體運動表現。無論是健身初學者還是資深愛好者,深蹲都是非常動要的健身動作!本文將帶您了解深蹲的多種形式、正確深蹲姿勢、鍛鍊到的肌群!一起學!

1

深蹲的5大好處

1. 強化下半身肌肉

深蹲能有效鍛鍊股四頭肌、臀肌、膕繩肌、大腿肌肉、小腿肌肉及臀部肌肉等大肌群。這些肌肉在日常活動中發揮重要作用,如走路、跑步、搬重物等,有助於改善日常生活品質。

2. 提高核心力量

在進行深蹲時,核心肌群持續發力來保持姿勢穩定,這樣能增強核心力量,進而改善整體平衡與姿勢。研究顯示,核心力量的增強還可減少腰部疼痛問題。

3. 燃燒脂肪

由於深蹲需要多組大肌群協同工作,因此運動過程中消耗大量能量,有助於提升基礎代謝,加速脂肪燃燒。

4. 改善下半身關節的活動能力

正確的深蹲有助於提升膝關節和髖關節的活動範圍,進而增加下肢的靈活性。經常進行深蹲訓練能使關節保持健康,提高活動能力。

5. 預防受傷

深蹲可以穩定膝蓋和臀部,有助於減少由於肌肉不平衡或力量不足導致的受傷風險,尤其對於從事運動或高強度體力活動的人士更為有益。

2

深蹲對各大肌群的鍛鍊

1. 小腿肌肉

深蹲過程中小腿肌(腓腸肌和比目魚肌)發力,不僅穩定下肢,還能提高跳躍與奔跑時的推進力,而與其他靜態小腿練習相比,深蹲更能增強小腿靈活度。

2. 臀肌群(臀大肌和臀中肌)

深蹲對臀大肌有明顯的鍛鍊效果,尤其是分腿蹲和相撲深蹲,這些變化式加強臀肌的力量和穩定性,還能幫助臀部塑形,有助練出蜜桃臀。

3. 核心肌群

核心肌群在深蹲時必須持續發力,以維持軀幹穩定。這對於防止下背部過度彎曲有很大幫助,可以減少因運動不當導致的腰部受傷風險。

延伸閱讀

    3

    深蹲的不同形式

    根據不同需求,深蹲可有多種變化形式,每種形式針對不同肌群,並滿足不同的訓練目標:

    1. 無器材深蹲(Bodyweight Squat)

    如題,不需採用任何器材,初學者適合只需從無器材深蹲開始,利用自身體重作為阻力,是所有深蹲動作的基礎。

    2. 槓鈴深蹲(Barbell Squat)

    使用槓鈴進行的深蹲能更有效地鍛鍊腿部和核心肌群。槓鈴應穩固地放在上背部,以保持重心穩定,避免因不正確姿勢導致腰痛。

    3. 壺鈴或啞鈴深蹲(Goblet Squat)

    對於想要減輕脊椎負擔的人,壺鈴深蹲是理想的選擇。持壺鈴於胸前,讓核心穩定性得以加強,減少下背部的壓力。

    4. 阻力帶深蹲

    在膝蓋上方繞上阻力帶的深蹲,能更集中訓練臀部肌群,尤其適合用來加強髖部穩定性。

    5. 亞洲蹲與半蹲

    亞洲蹲鍛鍊靈活性,特別針對踝關節活動;半蹲則適合膝蓋敏感或肌肉力量不足的人士,減少對關節的負擔。

    4

    深蹲時膝蓋能超過腳尖嗎?

    這是永恆的深蹲迷思。

    而膝蓋「能否超過腳尖」其實取決於個人體態及關節活動度。一般來說,為了避免對膝關節造成不必要的壓力,深蹲時常建議膝蓋保持在腳尖垂直線內。然而,如果你的踝關節和髖關節活動度良好,並且有經驗控制下肢肌肉,你可以適度讓膝蓋超過腳料,這樣能夠更深層激活股四頭肌和臀部肌群,並促進整體下肢力量和靈活性。

    對於初學者,建議先保持膝蓋與腳尖對齊,練習穩定性和姿勢。隨著肌肉力量和關節活動度的提升,可以逐漸增加膝蓋的活動範圍,安全前提下適度超過腳尖。

    立即體驗

    Emsculpt 減脂增肌2.0
    1分鐘自助登記 立即辦妥

    我已閱讀並同意有關 條款細則 以及 私隱政策

    *療程效果會因個人之皮膚、身體狀況等因素而有所不同。

    5

    深蹲的正確姿勢

    1. 腳部位置

    站立時,雙腳略寬於肩,腳尖可以稍微朝外,依個人靈活性調整,記得雙腳平貼於地面。

    2. 背部姿勢

    深蹲時應保持脊柱中立,避免駝背或過度拱腰,挺胸收腹,讓核心穩定。

    3. 膝蓋方向

    深蹲時膝蓋應與腳尖方向一致,以避免膝蓋內收帶來的壓力,並保持膝蓋與腳尖不超過一條直線。

    4. 重心控制

    重心應落於腳掌中央,避免僅靠前腳掌或腳跟支撐,以減少對膝關節的壓力。

    5. 吸氣下蹲,吐氣起身

    在下蹲至大腿平行地面時保持吸氣,停留片刻後,吐氣起身。

    6. 進階步驟

    下蹲時,應感受到股四頭肌和臀肌的張力。在上起過程中,腳跟用力壓向地面,藉由核心肌肉發力讓身體穩定向上。全程保持背部挺直。

    6

    深蹲的常見變化與訓練器材

    根據不同的需求和訓練目標,深蹲可以變化為多種形式,每種形式針對不同肌群,並有各自的訓練效果:

    無器材深蹲(Bodyweight Squat)

    適合初學者或居家訓練者。無器材深蹲強調正確姿勢,是所有深蹲動作的基礎,能幫助熟悉深蹲的基本動作,確保做出正確的深蹲後才加上重量跟訓練強度。

    槓鈴深蹲(Barbell Squat)

    因為上了器材所以增加了負重和阻力,這種扛著槓鈴的深蹲,適合有深蹲基礎的人。將槓鈴放置在上背部,雙手抓緊槓鈴,雙腳略寬於肩膀,進行深蹲時下蹲至大腿與地面平行,再站起。槓鈴深蹲可更有效地鍛鍊下肢和核心肌群,並提升力量。

    壺鈴或啞鈴深蹲(Goblet Squat)

    這種變化適合需要加強核心穩定性的人。將壺鈴或啞鈴靠近胸口,雙手握住,進行深蹲時膝蓋與腳尖保持同方向。回到起始位置時收緊臀部肌肉,有助於減少脊椎負擔,對於初學者較為友好。

    阻力帶深蹲

    利用阻力帶的張力,這一變化能更強烈地激活臀部、腹部肌肉和大腿肌肉群。將阻力帶繞在膝蓋上方,雙腳分開至肩寬,深蹲時阻力帶會增加挑戰性,更適合進階訓練者。

    亞洲蹲與半蹲

    亞洲蹲強調髖關節和膝關節的靈活性,對增加腿部肌肉靈活性有幫助。深蹲時半蹲適合膝關節敏感或肌肉耐力不足的人士,這種的深蹲深度較淺,能減少對膝蓋的壓力。

    7

    深蹲的潛在受傷風險與失敗原因

    深蹲雖然能有效鍛鍊下肢和核心肌群,但如果姿勢不正確或訓練過度,可能會帶來一些風險。

    1. 膝蓋受傷

    風險原因:膝蓋在深蹲動作中承受相當大的壓力,尤其是在膝蓋內收或膝蓋超過腳尖時,膝關節的負擔會加劇。這樣的情況不僅會損害關節軟骨,還可能導致前十字韌帶或半月板損傷。

    預防方法:保持膝蓋與腳尖方向一致,下蹲過程中注意膝蓋不要過度前傾,以避免不必要的剪切力。

    2. 腰椎壓力過大

    風險原因:不正確的脊柱控制會導致腰椎過度彎曲或挺直,使下背部在深蹲中承受過多壓力,特別是在負重較重的情況下,這會增加腰椎受傷的風險,如椎間盤突出或肌肉拉傷。

    預防方法:進行深蹲時,保持核心收緊,並維持脊柱中立姿勢。可以採用腹式呼吸來建立腹內壓,支撐腰部。

    3. 股四頭肌與腿後肌肉不平衡

    風險原因:深蹲主要使用股四頭肌和臀部肌群,但如果不平衡發力或雙腿力量差異明顯,會造成肌肉失衡,進而增加膝蓋或臀部的受傷機會。

    預防方法:平時可加入分腿蹲等單側訓練,增強腿部肌肉平衡性,減少受傷風險。

    4. 肩部與手腕壓力

    風險原因:肩關節活動度不足可能導致手腕過度彎曲,尤其是進行槓鈴深蹲時,肩膀、手腕及手肘的錯誤姿勢會加劇關節負擔,導致肩膀或手腕受傷。

    預防方法:在進行槓鈴深蹲前,應先進行肩部和手腕的活動度訓練,並調整槓鈴位置,以避免將重量過多地壓在手腕上。

    5. 髖關節壓力

    風險原因:深蹲時如果髖關節靈活性不足,身體可能會產生不自然的補償動作,如腳踭抬起或骨盆前傾,這樣會增加髖關節壓力,並可能引發疼痛或損傷。

    預防方法:可以通過髖關節的動態伸展和拉筋運動來提升活動度,並逐漸加深深蹲的深度,以減少髖關節壓力。

    6. 重心失衡導致姿勢不穩

    風險原因:深蹲過程中重心偏移或不穩會導致膝蓋、腳踭或腰部壓力過大,不僅降低訓練效果,還增加受傷風險。

    預防方法:保持重心在腳掌中央,過程中確保雙腳平穩貼地,並從輕重量開始,逐步適應深蹲姿勢。

    8

    常見的5大深蹲失敗原因及受傷風險

    1. 動作姿勢不正確

    原因:缺乏正確的姿勢指導會導致膝蓋內扣、上身過度前傾或腰椎彎曲等錯誤動作,使鍛鍊效果大打折扣,甚至造成受傷。

    建議:在專業教練的指導下,從基本的徒手深蹲開始,逐步掌握正確的動作姿勢。

    2. 訓練過度或重量過重

    原因:過度訓練或急於提升重量可能導致肌肉和關節過度負荷,引發肌肉損傷、韌帶拉傷或筋膜發炎等問題。

    建議:適量增加重量,建議遵循10%-20%的漸進式重量增加,並確保肌肉有充分的休息時間。

    3. 肌肉激活不充分

    原因:未適當激活核心或下肢肌群會導致在動作過程中發力不均,增加受傷風險,且降低訓練效果。

    建議:進行深蹲前可以先做一些動態拉伸,或進行低強度的熱身,以激活相關肌群,提升鍛鍊效果。

    4. 身體柔韌性不足

    原因:足踝、髖關節或肩關節活動度不足會影響深蹲深度和穩定性,導致動作變形。

    建議:平時加入關節活動訓練如足踝和髖關節的動態拉伸,提升深蹲動作的深度和流暢性。

    5. 核心肌肉群不足或不穩定

    原因:深蹲是一項全身性訓練,核心肌群穩定性不足會令動作不標準,也可能會造成腰椎負擔,加大受傷風險。

    建議:在進行深蹲動作前,先進行核心訓練如平板撐體等動作,以增強軀幹穩定性。

    深蹲的動作雖然可以同時鍛練多組肌肉群,雖然有眾多好處,但需要保持正確的姿勢和適當的訓練強度,並加入肌肉激活、柔韌性提升、深蹲變化和核心穩定的輔助訓練,才能真正發揮其健身效果並避免受傷。

    9

    深蹲的動作很難做對?直接用Emsculpt 減脂增肌2.0!

    很多人希望通過深蹲達到增肌減脂的效果,但卻發現長期下來效果不理想,甚至容易因姿勢不當而造成膝蓋或腰椎的不適。其實,深蹲這動作需要持之以恆,且高度依賴正確的姿勢來發揮效能,而沒有健身教練的指導往往很難掌握到位!

    想快速有效地達到核心鍛鍊、增肌減脂的效果,「Emsculpt 減脂增肌2.0」是一個強效選擇,這項療程能促使目標肌群進行深層及高效收縮,不僅鍛鍊核心肌肉群,還能增肌減脂,讓身體更緊實、曲線更明顯。只需輕鬆躺下就能達到深蹲般的鍍練效果!

    GOKU JAPAN日式美顏專家引入Emsculpt 減脂增肌2.0,大人氣 Emsculpt 減脂增肌2.0儀器使用革命性獨家HIFEM™專利技術,獲 F.D.A Cleared認證³,是全球唯一做到增肌同時減脂,實證2星期4次療效,就能減脂-19%、增肌+16% ³,針對難減部位:肚腩、手臂、臀部、大腿及小腿,塑造完美體態²!

    1. 效果明顯²

    Emsculpt減脂增肌儀器效果明顯,能消耗大量脂肪細胞、極速強化肌肉,進行4次後已能減脂-19%、增肌+16% ³。

    2. 30分鐘=20000次訓練³

    專利HIFEM™技術觸發運動神經元,30分鐘的療程已等同觸發肌肉20000次運動訓練,減脂同時增肌。

    3. 脂肪代謝x 5倍³

    Emsculpt 減脂增肌2.0有效促進新陳代謝,加快排走脂肪細胞,療程後脂肪代謝率明顯提升5倍³。

    4. 無痛無創

    Emsculpt 減脂增肌2.0零過程無痛無創,不會對皮膚造成傷口,在過程只會感到肌肉微酸,完成後即消散,無須恢復期,方便快捷。

    登記試做體驗:GOKU JAPAN Emsculpt 減脂增肌2.0

    ¹ 只限於特定療程

    ² 療程效果及進度會因個人之皮膚、身體狀況等因素而有所不同

    ³ 資料由廠商提供

    立即體驗

    Emsculpt 減脂增肌2.0
    1分鐘自助登記 立即辦妥

    我已閱讀並同意有關 條款細則 以及 私隱政策

    *療程效果會因個人之皮膚、身體狀況等因素而有所不同。

    常見問題  

    background

    進行深蹲訓練約需4至6週才能見效,通常每週進行2-3次。訓練效果取決於訓練頻率、強度和個人恢復狀況。

    膝蓋痛可能由於動作不當造成,如膝蓋內收或超過腳尖位置。建議在負重深蹲前掌握正確姿勢,並逐步增加重量。

    深蹲鍛鍊股四頭肌、臀肌、小腿肌和核心肌群,是全身性的力量訓練動作。

    若姿勢不當或負重過大,可能會導致腰痛。應保持脊柱中立,使用腹式呼吸來穩定軀幹,並避免負重過多。

    初學者可從每天3組,每組10-15次開始。隨著進步,可增加組數或重量,達到最佳的鍛鍊效果。

    Copyright © Goku Japan All Rights Reserved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