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ticky_image

立即體驗

Emsculpt 減脂增肌2.0
1分鐘自助登記 立即辦妥

我已閱讀並同意有關 條款細則 以及 私隱政策

*療程效果會因個人之皮膚、身體狀況等因素而有所不同。

作者Kiyon Wong
發布2025年03月23日

「人魚線」是一條V字形的肌肉線條,位於腹外斜肌與腹內斜肌交界處,通常出現在體脂較低、核心肌肉發達的人身上。無論是男生還是女生,人魚線都代表著健康與自律的身材。本篇將完整解析如何有效訓練人魚線,並提供居家與健身房最全面的人魚線訓練方法。

1

人魚線 vs 馬甲線! 人魚線(V Line)及馬甲線的差別

許多人容易混淆「人魚線」與「馬甲線」,其實兩者屬於不同的肌肉區域:

- 人魚線(V Line):由腹外斜肌及腹內斜肌形成的V型凹線,靠近骨盆位置。

- 馬甲線(Abs Line):由腹直肌外側形成的兩條縱向線條,位於腹部中央。

簡單來說,男生多注重人魚線,而女生則偏好同時鍛鍊馬甲線與人魚線,來達到整體體態的線條感。

2

人魚線訓練攻略第一步:訓練哪些肌肉才有效?

要練出明顯人魚線的v形線條,需要針對以下核心肌肉進行訓練,練出腹部線條:

1. 腹斜肌:腹外斜肌(External Oblique):主導扭轉與側彎運動,形成V字。

2. 腹斜肌:腹內斜肌(Internal Oblique):輔助腹外斜肌,支撐腰部運動。

3. 腹直肌(Rectus Abdominis):常見的「六塊腹肌」,有助於核心穩定性。

4. 下腹部肌群(Lower Abs):與人魚線連結,負責腿部與核心連動。

男女生的訓練腹部肌肉的策略不同:

- 男生:可增加負重,提高肌肉厚度,使人魚線更明顯。

- 女生:應注重高次數、低重量,避免腰部變粗,並搭配體脂控制來展現肌肉線條。

延伸閱讀

    3

    人魚線訓練動作全攻略(詳細教學)

    1. 人魚線的居家無器材訓練

    適合初學者 & 在家訓練者,無需器材,透過核心與自重動作打造人魚線

    1. 側棒式(Side Plank)

    - 目標肌群:腹外斜肌、腹內斜肌、核心肌群

    - 做法:

    1. 身體側躺,手肘撐地,雙腿伸直。

    2. 腳掌疊放或交錯,核心收緊,使身體呈一直線。

    3. 維持30-45秒,然後換邊。

    - 進階版:加入側身抬腿(Side Plank Leg Raise),強化下腹肌與外斜肌。

    2. 俄羅斯轉體(Russian Twist)

    - 目標肌群:腹外斜肌、核心穩定肌群

    - 做法:

    1.坐姿,雙腳抬起,膝蓋彎曲45度。

    2. 雙手握拳或持啞鈴,左右旋轉觸碰地面。

    3. 每側20-30次,做3-4組。

    - 進階版:手持壺鈴或啞鈴,增加阻力,提高難度。

    3. 登山式(Mountain Climbers)

    - 目標肌群:腹直肌、下腹、腹外斜肌

    - 做法:

    1. 採取棒式,雙手撐地。

    2. 快速交替抬膝,膝蓋朝向對側手肘。

    3. 連續30秒,做3-4組。

    4. 空中踩腳踏車(Bicycle Crunches)

    - 目標肌群:腹直肌、腹外斜肌

    - 做法:

    1. 仰臥,雙手輕扶耳後。

    2. 右肘碰左膝,左肘碰右膝,模擬「騎腳踏車」動作。

    3. 每側20次,做3組。

    2. 人魚線的健身房器材訓練

    適合進階者 & 想要更快看到成果的人,透過負重增強肌肉線條

    1. 腹部訓練機(Ab Crunch Machine)

    - 目標肌群:腹直肌、下腹

    - 做法:

    1. 調整器材高度,選擇合適重量。

    2. 雙手握把,向前彎曲腹部。

    3. 12-15次,做3-4組。

    2. 仰臥撐體架(Hanging Leg Raise)

    目標肌群:下腹肌、核心肌群

    做法:

    雙手握住槓桿,腳懸空。

    膝蓋抬至胸前,慢慢放下。

    12-15次,做3組。

    3. 伐木者(Cable Woodchoppers)

    目標肌群:腹外斜肌

    做法:

    使用滑輪機,選擇適當重量。

    雙手握繩,由上往下斜拉至對側。

    每側15次,做3組。

    4

    有助於練出人魚線的飲食

    1.高蛋白飲食:雞胸肉、鮭魚、雞蛋等,促進肌肉修復與生長。

    2. 降低碳水化合物:選擇糙米、地瓜等複合碳水,有助降低體脂。

    3. 攝取健康脂肪:如堅果、酪梨,幫助脂肪代謝。

    4. 少量多餐:每天4-6餐,穩定血糖並控制熱量。

    5. 減少精緻糖和加工食品:避免脂肪堆積,有助快速顯現人魚線。

    立即體驗

    Emsculpt 減脂增肌2.0
    1分鐘自助登記 立即辦妥

    我已閱讀並同意有關 條款細則 以及 私隱政策

    *療程效果會因個人之皮膚、身體狀況等因素而有所不同。

    5

    人魚線需要多久才看得到?關鍵是體脂率!

    想要看到明顯的腹部肌肉線條,只靠訓練動作還不夠,降低體脂才是關鍵:

    男性體脂需降至11%以下,女性需降至18-20%以下。

    搭配有氧運動(跑步、HIIT、波比跳)與低碳飲食(控制熱量攝取)。

    大多數人需至少2-3個月才能看到顯著效果。

    光靠訓練動作不足以呈現人魚線,最重要的是體脂控制。男性一般體脂率降至11%以下;女性則需低於20%才容易看見清晰的人魚線。

    透過控制飲食與適當的有氧運動(開合跳、HIIT、波比跳等)能有效降低體脂,搭配腹肌訓練,男女一般在持續規律訓練2~3個月左右即可看見效果。

    6

    女生如何健康地練出美麗的人魚線?

    許多女性害怕人魚線訓練會練出粗腰或過於壯碩,事實上,由於女生的肌肉量天生較低,因此難以令腹部線條過於健碩。正確的人魚線訓練能讓女性體態更纖細、有曲線並擁有腹肌。建議搭配人魚線與馬甲線訓練,同時注意營養均衡,避免嚴重節食,這樣不僅健康,終極目標:人魚線與馬甲線也更明顯自然。

    7

    男生如何練出明顯的腹肌人魚線?川字肌?

    男生可透過適度負重訓練腹肌,集中鍛練棒式、側棒式以增強腹內外斜肌,搭配高蛋白飲食增加肌肉明顯度,從而練出人魚線、馬甲線,形成川字肌。但同時應避免忽略核心與下半身訓練,才能避免上重下輕,雖有川字肌卻配上纖細的雙腿。

    8

    從明星到健身達人:李到晛、蔡沛然及Coffee林芊妤可以跟著練!

    韓劇《壞媽媽》李到晛、台灣馬英九前總統女婿蔡沛然及健身網紅Coffee林芊妤,都是透過自律的訓練方式,打造出令人稱羨的人魚線,成功成為大眾模仿追求的對象,也提升了人魚線的熱門程度。

    9

    棒式、側棒式?從沒重訓過的人想要人魚線?直接用Emsculpt 減脂增肌2.0!

    棒式、側棒式分不清楚,也不想去搞清楚腹內外斜肌?練半天腰超痠,但人魚線還是看不見?其實不用這麼辛苦!想立即擁有人魚線,直接用 Emsculpt 減脂增肌2.0 就行啦!躺著也能幫你快速增肌減脂,省下上健身房的時間及精力,輕鬆擁有迷人腹肌線條、川字肌,跟肚腩說掰掰!

    GOKU JAPAN日式美顏專家引入Emsculpt 減脂增肌2.0,大人氣 Emsculpt 減脂增肌2.0儀器使用革命性獨家HIFEM™專利技術,獲 F.D.A Cleared認證³,是全球唯一做到增肌同時減脂,實證2星期4次療效,就能減脂-19%、增肌+16% ³,針對難減部位:肚腩、手臂、臀部、大腿及小腿,塑造完美體態²!

    1. 效果明顯²

    Emsculpt減脂增肌儀器效果明顯,能消耗大量脂肪細胞、極速強化肌肉,進行4次後已能減脂-19%、增肌+16% ³。

    2. 30分鐘=20000次訓練³

    專利HIFEM™技術觸發運動神經元,30分鐘的療程已等同觸發肌肉20000次運動訓練,減脂同時增肌。

    3. 脂肪代謝x 5倍³

    Emsculpt 減脂增肌2.0有效促進新陳代謝,加快排走脂肪細胞,療程後脂肪代謝率明顯提升5倍³。

    4. 無痛無創

    Emsculpt 減脂增肌2.0零過程無痛無創,不會對皮膚造成傷口,在過程只會感到肌肉微酸,完成後即消散,無須恢復期,方便快捷。

    登記試做體驗:GOKU JAPAN Emsculpt 減脂增肌2.0

    ¹ 只限於特定療程

    ² 療程效果及進度會因個人之皮膚、身體狀況等因素而有所不同

    ³ 資料由廠商提供

    立即體驗

    Emsculpt 減脂增肌2.0
    1分鐘自助登記 立即辦妥

    我已閱讀並同意有關 條款細則 以及 私隱政策

    *療程效果會因個人之皮膚、身體狀況等因素而有所不同。

    常見問題  

    background

    家裡也可以進行無器材的人魚線或馬甲線訓練,但有負重器材的效果更快、更明顯。

    人魚線訓練一週建議3~4次,每次約30~45分鐘。

    可以!透過減脂與規律訓練,每個人都有機會練出人魚線、馬甲線或川字肌。

    不會,正確訓練反而會提升曲線美感。

    當然能,健康飲食加上規律訓練,或是定期進行醫美增肌減脂療程,任何年齡都能成功。

    Copyright © Goku Japan All Rights Reserved.